一、全国猪到底什么价?
7月13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14.83元/公斤,环比微跌0.08元。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区域分化加剧:
华东全线领涨:上海、浙江冲破7.7-7.8元/斤,江苏、安徽、山东跟涨0.1-0.2元/斤。
华南横盘:广东8.0-8.3元/斤稳坐“猪价天花板”,但广西、海南止步不前。
西南弱势下探:川、滇、贵三地齐跌,贵州最低跌至6.9元/斤,成为全国洼地。
东北“温吞水”:黑、吉、辽仅辽宁小涨,主因本地120kg标猪外调京津,短时供需抽紧。\
二、为什么华东突然“抬头”?
台风“暹芭”余威犹在,苏浙皖部分道路仍管制,生猪调运放缓,本地屠宰厂抬价保量。
上海、杭州“升学宴”“谢师宴”提前启动,终端白条走货提速,屠企宰量环比增8%。
饲料端玉米、豆粕小幅回落,养殖端压栏情绪升温,惜售助推价格。
三、西南为何跌跌不休?
供给端:川渝地区前期二次育肥集中出栏,体重普遍升至130kg以上,大猪“挤占”标猪市场。
需求端:持续高温抑制腌腊、户外餐饮消费,屠企订单减少,顺势压价。
调运端:与华南价差收窄至0.3元/斤以内,北猪南调无利可图,本地供应压力加大。
四、后市还能涨吗?
短期(7月下旬):
学校放假、工地停工,集中消费减弱,加之南方“高热高湿”出栏难增,预计猪价以稳为主,区域价差继续拉扯。
中期(8-9月):
若二次育肥继续滚动入场,标猪供应或被“截留”,9月开学、中秋备货有望撬动新一轮反弹,但高度受限于冻品库存(当前全国重点库容比仍超24%)。
长期:
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6月能繁母猪存栏4041万头,环比再降0.2%,产能已连续10个月去化。叠加冬季北方疫病隐忧,四季度至明年一季度或迎真正拐点。
养殖户该怎么做?
手中有大猪:西南、华南产区可逢高分批出栏,避免“热应激”掉秤。
标猪适中:华东、华中可适度压栏至125-130kg,搏取8月旺季溢价。
补栏仔猪:当前7kg外三元仔猪已跌至420元/头,低于成本线,具备战略抄底价值,但需做好秋冬防疫预案。
一句话总结
7月中旬的猪价,像极了盛夏的天气——东边日出西边雨。把握节奏、踩准出栏点,比赌后市更靠谱。
老虎配资-炒股配资app-证券配资网-一对一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